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28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500|回复: 0

亲如一家很为其他汉族人羡幕

[复制链接]

274

主题

274

帖子

2762

积分

游戏达人

Rank: 4

积分
2762
QQ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8-28 01:27:1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大 嫂 之 二





大嫂去世后,为大嫂立碑、写碑文颇费了一番心思。事毕,总算了结了一桩心愿。 然而,大嫂去世五年了,我依然不能释怀。大嫂的美德如不能记载下来传之于儿孙,是家族的遗憾。尽管我才疏笔拙,文化功底浅,但断不敢使家族的精神财富流失,承前启后是我的使命和责任。
在大家庭里
大嫂,张传芬。于1940年7月10日,幸运28预测生于山东日照南湖东明照村一个耕读传世的小康人家,故于2004年7月18日。大嫂身材适中,衣着朴素,梳着齐耳短发,一双明亮的眼睛里透着自信和坦荡。说话干脆利索,干活风风火火,走起路来落地有声。见不得别人受难,人家伤心她能陪着落泪。十九岁经舅父介绍嫁给了大哥,在这个上有祖婆婆、婆婆、婶婆婆,下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庭里,很快就进入了长孙媳妇的角色。
那时我六、七岁,所知不多,许多事是听老一辈讲的。二婶对大嫂的评价是:尊老敬长,吃苦耐劳,坦荡大气,风风火火。母亲尤为赞许大嫂的豁达、宽厚和善解人意。她说:大哥结婚时家里很困难,当时我们和祖母、老叔、二叔一家一起过日子,父亲属于省联社系统,常年工作在伐木点,一大家人过日子由母亲操持,不好意思借钱办事,只做了一套行李。大哥接大嫂时穿的是二叔的上衣,从关里回来大嫂找不到那件衣服才知道是借的,可从来没抱怨过。偶尔母亲提及,她反而宽慰母亲:“娘成亲时有啥?那又怨得谁来”?那时候,林区主食是高粱米饭、大碴子粥、玉米面饼子。大嫂在老家没做过,加之从来没烧过木柈子,刚过门时,做饭手忙脚乱,时有夹生、串烟。家里人多,免不了受点抱怨,大嫂从来是笑脸以对。察觉母亲心里不安,她反而宽慰母亲:“做错了事就得容人说,其实糟蹋了东西我也心疼。”在这老少三辈,十多口人的大家庭里,作为孙媳的大嫂实在不易。十几年后,有一次吃面条剩了小半盆。母亲说:“你大嫂年轻时饭量大,这点面条,当年她就是吃饱了,幸运28预测也能包了”。当时我立刻就想到大嫂她那是饭量大呀,十有八、九是看盆吃饭啊!沉吟了好久,我没出声,但心里沉甸甸的。这就是大嫂的为人,上顾老,下顾小唯独没有自己,
肇 源 四 年
一九五九年秋,因父亲工作调转,我们举家搬迁到肇源县义顺林场。该林场四百来户人家只有十五户汉人。我们被安排在一户蒙族职工家的东屋,老少六口人对面炕,和他们共用一个厨房。大哥在学校教学,大嫂在食堂当服务员。
到义顺后不几天,大嫂就看好了离家不远的一块空地,张罗着开地种秋菜。大哥劝她:“别瞎挨累,等你开出地,人家也该收秋了”。父亲也说:“现在已经头伏了,节气不等人”。大嫂不听,独自一人披星戴月玩命的干,终于赶在二伏前种了一亩多地的萝卜和白菜。天道酬勤,那一年秋菜大丰收,萝卜、白菜收了足足几千斤。全家人高兴之余,一齐动手挖了个大窖贮存起来。
转眼间冬去春来,没想到这些萝卜成了救命的宝贝。那是三年自然灾害大爆发的年月,每人每月供应十二斤苞米面,林场领导怕饿死人,在食堂用苞米桔子、苞米瓤子,放上碱熬两天两夜做成块状的东西,起名叫“淀粉干粮”,发给各家各户。咬牙硬咽进去,大便下不来,孩子们憋的直哭。三肇是有名的盐碱之乡,野地里多是灰菜。为了充饥,许多人吃灰菜吃的裂手、裂脚、浮肿。幸亏大嫂的“一意孤行”,我家才有了一大窖萝卜,于是成天变着花样吃萝卜,最常吃的是,外面糊上一层薄薄的苞米面的萝卜馅包子。有一次,实在吃不进去了,我就和大姐偷偷地在房山头扒外面的一层皮吃,被母亲看见了,她老人家气得边打边数落:“人心不足,你们没看见家家都在吃灰菜?这年头,有萝卜吃,算烧高香了,要不是你嫂子,萝卜缨子上那找去?”四十多年过去了,至今我对萝卜还情有独钟,看见萝卜就想起了大嫂。
那时候粮食的金贵,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。三根肠子瘪了两根半,饿的半夜睡不着觉。见了吃的,不管是多高雅的人都直流口水。就在这人人都饿得眼红的时候,我可敬的大嫂,把食堂特殊分给服务员的两个大饼子给了我和大姐,可知道大嫂那时也饿得直打晃啊!那是县林业局长领了几个人到义顺检查工作,晚上招待客人,食堂贴了一锅大饼子,临了,每个服务员分了两个。别人接过来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,幸运28预测大嫂悄悄地揣在了怀里,到家给了我和大姐。接过大嫂从怀里拿出来的饼子,余温尚在。我俩看都没看,就几口下肚,那个香啊,至今还刻在心里。随着岁月的逝去,两个大饼子的份量,在心头越来越重,情分越来越浓。
大嫂就是这样的人,吃东西顾着老的,想着小的,干活抢在前头。父亲好茶,一天三时离不了,偏偏义顺井水里含很重的碱,发苦。洗头不用香皂,熬粥不用放碱,冲出的茶是黑的。有一口井是甜水,可离我家太远,三里路。搬到义顺不几天,大嫂就黙黙承担了挑甜水的苦差事。刮风下雨,严冬酷暑,从没间断过。大嫂或起早或下班后,挑回甜水来另倒在厨房的一个小缸里。对面屋蒙古族老头奢茶如命,见天天有甜水,两眼放光,大嫂自然邀他共用。年底,蒙古老头拎着奶干子等汉族人不常吃的食品来答谢大嫂。一进门就竖起大拇指,用半生不熟的汉语说:“刘主任,你,儿媳妇,了不起,赫闹蒿”(蒙族语,非常好的意思)。由于甜水的由头,此后两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,到后来是不分彼此,亲如一家,很为其他汉族人羡幕。
在义顺过了两个春节,六零年添了嘉顺。六一年春天,随着父亲工作又一次调转,我们一家七口搬到了城郊四方山苗圃,同年大嫂生了秀梅。转年秋,举家返回了桃山林业局。
回想在肇源的四个年头,虽然一度饿得死去活来,但一家八口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很值得回味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广告合作|网站地图1|网站地图2| GMT+8, 2024-5-1 09:57

温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戏 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

© 2015 28村 版权所有